在佳木斯大学合校三周年的时候,一座高32米,面积1200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在校区落成,成为佳木斯大学合校成功的标志和巨大变化的象征。
1995年6月27日,原国家教委批准原佳木斯医学院、原佳木斯工学院、原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原佳木斯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佳木斯大学,翻开了佳木斯大学历史的新篇章。1996年11月21日,省委任命张少杰为大学党委书记、吕学诜为大学校长。佳木斯大学正式启动运行。
三年来,佳木斯大学一万多名师生员工坚决贯彻大学党委提出的“积极、审慎、团结、稳定”的合校方针,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佳木斯大学。
合校之初的佳木斯大学,办学层次混乱,专业设置重复,资源配置失衡,干部队伍臃肿,负债沉重,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差,人心不稳定。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佳木斯大学变了,变得生机勃勃,变得精神焕发,成为从祖国最东方的大地上升起的高等教育的新星。
办学规模扩大了。佳木斯大学现有学科门类涵盖人文、理学、工学、医学、经济、教育、艺术、历史、管理学等九大门类,师生员工总数近20000人。学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夜大生、成人教育生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总人数150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由合校初的8500人增加到现在的11200人,仅今年扩招生数就达810人。这批学生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湖北等省市。
办学层次提高了。合校初本科生人数占40%,省级重点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现在本科生比例已超过60%,省级重点专业达到8个,居全省之首,硕士点增加到13个,成为黑龙江省属高校中学科最多、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获得130多项科技成果奖和120多项优秀奖。
教学质量提高。佳木斯大学以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幅度进行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区域优势专业和学科群,动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名优课程和多渠道教学活动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学生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在各个行业和岗位都受到欢迎。该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在国内处于前列,以防治脑瘫为主的康复医学院也具有领先地位。佳木斯大学是省属高校中最早拥有博士后职工的学校,并且开始从全国各地聘请著名专家来校任教,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办学条件、生活条件改善了。三年来,佳木斯大学偿还历史旧帐超千万元,改善教学、食堂、教学房舍12万平方米,兴建职工住宅楼8万平方米,使建筑总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600万元用于增加职工工资,发放资金、补贴。并设立了教职工子女上学补贴(本科生1000元、专科生800元,中专生600元)离退休人员补贴等。对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明确规定给予高额安家费。
体制优化,活力增强了。佳木斯大学在内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由原有的4所学院重组为12个教学学院、3个临床医学院和一所成人教育学院,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原有的27个党政机关机构精简到18个,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全面考核、竞争上岗,重新选拔任用了中层干部,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素质较高、精干高效的干部队务,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按照“立足佳市,面向全省,为富民强省服务”的原则,佳木斯大学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佳木斯市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与7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已开始动作。为工厂、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上百项,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与佳木斯市政府共同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协作组,投入实际生产,形成了研学产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新机制,校办产业的产值也已达到3500万元,比合校前翻了一番。
实力增强了,知名度提高了。经过积极运作,共同努力,黑龙江省教委与佳木斯市政府签定了共建佳木斯大学协议,使佳木斯大学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佳木斯市政府也把佳木斯大学的发展和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中。大学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在省属高校中居于前列。大学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佳木斯大学在变化,佳木斯大学在前进。他们计划在2010年使在校生达到16000人,成人教育学生达到7000人,硕士生点增加到45个,在2002年争取博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博士研究生达到500人。兴建10万平方米高科技园区,使占地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他们的目标是:力争把佳木斯大学办成省属高校中规模较大、学科较多、以本科为主,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省服务的,在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位居全国四类院校前列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为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做出更大的贡献。